1.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学者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是从近几年开始的,起步时间较晚。展金泳老师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重点阐述了高端技术应用的积极作用。刘志光、刘彦敏等人以北京中关村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等作为实例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性进行阐释。黄鲁成老师则将数智化发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协同发展的关键条件。
就区域人才建设而言,现阶段的很多研究都将高层次人才的吸引与聚焦作为主要核心,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引进、共享与交流,还有运用比较分析的方式对世界其他湾区成功发展经验的总结与借鉴,如本课题组学者通过系列研究总结出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增长是满足区域发展需求的关键。国内学者希望通过人才聚集来解决存在的因人才资源配置问题带来的区域协同创新步伐受限制的相关问题。相较于以上研究内容而言,关于区域人才管理的数智化建设还十分有限。
整体来说,国内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及区域人才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在人才管理的数智化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很少,因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十分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将人才管理的数智化建设与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结合起来进行探究。
(2)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关于区域协同发展及人才培养的研究起步时间较早,学者们普遍认为,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Chris Markham通过不同国家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分析得出当地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应与当地活动牢牢结合的发展结论。Stern认为高新技术的应用是区域发展的新天地,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能够迸发出巨大的火花。除此以外,欧盟国家对于区域发展过程中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十分重视,他们认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在高质量人才培养过程中设立了高新技术人才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为区域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奠定基础。
关于区域人才管理,国外提出了城市群的发展概念,此后在人才管理、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都市带的发展观念,这些学者认为区域化人才管理建设并不只是一个区域发展概念,更多的是多核心、多层次的发展体系,需要将其与信息、资本等联系起来。
与国内相似的是,国外关于人才管理的数智化建设以及区域化人才资源互通等进行的研究依然较少,且研究内容多集中于人才培养,对于多样化人才数据采集、大数据技术应用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等进行的思考较少。
由此可以看出,在本课题研究方面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层次都十分有限,研究内容的整合性不强,尽管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涉及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但其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究。
1.2选题意义和价值
(1)理论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是世界级湾区,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目前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在区域高质量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中,关于区域一体的数智化人才管理所进行的研究少之又少。另外,现阶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本课题旨在从多样化数据采集、大数据平台建设、区块链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服务引入等数智化建设角度切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管理数智化建设的路径和策略,通过定性定量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课题研究框架,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实践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沿阵地,其数智化建设是我国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的关键。本课题进行数智化人才管理研究,首先就要摸清家底,进行现状研究,找出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数智化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同时通过案例研究,分析目前我国较具影响力的大数据平台的特点、技术优势、技术创新等,最后通过资源整合,提出完善路径和策略。上述研究内容是目前湾区一体的数智化人才管理建设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和亟待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人才管理的数智化建设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区域数智化程度的发展,缩小与国际先进数智化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
2.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理论,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本项目旨在从多样化数据采集、大数据平台建设、区块链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服务引入等数智化建设角度切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管理数智化建设的路径和策略,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区域一体化人才管理与人才服务的实现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参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资源的互联互通,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研究内容包括:
(1)在文献研究和调查访谈基础上,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管理与人才服务的数智化建设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
(2)调研人才服务需求,主要是调研人才自身对政府管理以及社会服务的需求,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服务需求,也会调研企业对政府人才服务的一些需求;
(3)针对我国目前较具影响力的,如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开发的人才数据平台、腾讯云大数据平台等进行案例研究,研究其特点、优势、技术创新,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壁垒等等;
(4)在现状研究、人才服务需求分析以及大数据平台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资源整合,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的数智化人才管理路径和策略,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区域一体化人才管理与人才服务的实现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参考。
2.2重点与难点
重点:(1)明确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管理数智化建设的现状;
(2)调研人才服务需求,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服务需求;
(3)基于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人才数据平台、腾讯云大数据平台等大数据平台的发展特点及各自优势,整合资源,探讨湾区一体的人才管理数智化建设;
难点:(1)找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管理数智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资源整合,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的数智化人才管理的路径和策略。
2.3主要观点
(1)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主要战略资源,是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对其服务需求进行数据调查与事实分析是人才管理数智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2)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受到限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城市间技术创新互联互通存在盲点以及城市间制度软环境互联互通仍存卡点,人才管理数智化与人才服务智能化程度较低,高层次研发人才、创新型人才等的跨区域引进、培养与发展、互通互汇都受到极大限制,港澳基础研究优势与珠三角城市产业链配套优势未能形成合力,湾区整体原始创新实力偏弱。
(3)区域一体的数智化人才管理的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创新发展的一个突破点,是创新型人才资源互通互汇的关键。而对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人才数据平台、腾讯云大数据平台等的案例研究,是找到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的数智化人才管理路径和策略的关键,同时,人才管理的数智化建设本身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新常态、新人才、新管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创新发展应着力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加快推进人才数据采集与信息共享,发挥人才大数据在人才战略规划、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激励和人才服务等全产业链应用,实现区域一体的人才资源数智化管理与服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4创新之处
就课题研究本身而言,国内关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多,将其发展与人才管理数智化建设相结合的较少。因此,在选题方面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就课题研究方法而言,不仅采用调查研究法对企业及相关政府部分进行调研,还对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人才数据平台等极具代表性的数字化平台进行研究,整合性较强,有助于课题研究数据严谨性与科学性的提升。
2.5基本思路
本课题的整体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

图1:课题研究路线图
2.6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查阅,对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总结与比对,寻找可借鉴之处。
(2)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基础上,开展企业调查、政府访谈等调研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管理数智化建设现状;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调研人才服务需求。通过对不同企业、不同人才群体的调查扩充样本结构,提升课题研究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全面精准的分析现状及其所反应的实质性问题。
(3)个案研究法。通过不同个案的研究与对比,明确大数据平台的使用特点、优势、技术创新、壁垒等等,总结问题,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案例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更深入、广阔发展方向。
(4)经验总结法。每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结束以后,本课题研究组组长会组织全体组员开展研讨会议,对上一阶段工作情况如工作进度、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进行反思与总结,不断吸取研究教训,总结研究经验。
3.本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完成粤港澳大湾区数智化人才管理建设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后续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与借鉴资料,该成果形式为调查报告,写入总研究报告,约8000字,2021年底完成。
(2)完成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需求调研,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及需求重点,为后续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与借鉴资料,该成果形式为调查报告,写入总研究报告,约10000字,形成论文成果一篇并发表,2022年6月前完成。
(3)形成个案总集,对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人才数据平台、腾讯云大数据平台等不同个案的特点、优势、技术创新,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壁垒等进行分析,为相关课题和研究提供案例支持,该成果形式为个案研究报告,写入总研究报告,约20000字,形成论文成果两篇并发表,2022年底前完成。
(4)资源整合后,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数智化人才管理的路径和策略,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区域一体化人才管理与人才服务的实现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参考。该成果展现形式为经验总结报告,约10000字,写入总研究报告,形成论文成果一篇并发表,2023年6月前完成。
4.1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之前,研究组积极通过网络平台与中科院相关专家、企业领导进行沟通交流,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创新发展中的数智化人才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课题研究方向更加明确;同时,通过研读国内外文献,课题组掌握了相关理论依据,找到了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研究切入点,该研究思路受到了诸多认可。
在此之前,本课题研究组已完结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一项,主题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一体化战略研究;发表相关普刊论文5篇,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引进、人才共享、人才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的研究论文4篇(三篇独著,一篇合著),和区块链技术与人才测评研究论文1篇,独著。
4.2主要参考文献
[1]彭景颂.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6):5-7.
[2]张璇子.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治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3]李楠,刘晓琪,时芸婷.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广东经济,2021(04):42-49.
[4]沈润森,潘苏.探析东京湾区建设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启示[J].特区经济,2021(02):32-35.
[5]杨道玲,邢玉冠,李祥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优势与短板——基于多源数据的世界四大湾区对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0):105-111.
[6]王文思.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与优化路径研究——国际大湾区比较的视角[J].特区经济,2020(05):32-34.
[7]吴江.用大数据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及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20(02):51-55.
[8曾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9]侯黄萍.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10] Markham, Chris. Talent wars.[J]. CMA Management, 2004, 78(3):12-14.
[11] Stern T . Experimenting with Low-Cost, High-Tech Interactives. 2016.
[12] ATK Anlesinya. Towards a Responsible Talent Management Model.[J]. European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2020, 44.
[13] Amankwah-Amoah J. Talent Management and Global Competition for Top Talent: A Co-Opetition-Based Perspective[J]. MPRA Paper, 2020.
[14] D Fatol, D Robescu, Farkas Z, et al. Talent Management - Present and Future[J]. Expanding Horizons: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for Better Society, 2020.
[15] Teagarden M B. Global talent management: The foundation of global competitiveness[J]. 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20, 62(4):327-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