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申请书代写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代写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代写
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代写
科技查新合同报告代写
软课题研究报告代写
医学专题报告代写
课题项目验收书代写
课题论证代写
课题项目开题报告代写
科研课题申请书(合同书)代写
调研课题代写
项目结项报告书代写
国家基金标书写作攻略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手册
代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
医学科研课题设计论文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申报
科研课题基金申请书
课题开题报告撰写方法
·医学论文 ·哲学政法
·护理保健 ·内科临床
·外科骨科 ·儿科妇科
·心血管病 ·案例范本
·艺术体育 ·建筑工程
·中学教育 ·高等教育
·理工科学 ·经济管理
·基础医学 ·其它方向

机构:猎文工作室
电话:0760-86388801
传真:0760-86388520
邮箱:741287446@qq.com
地址: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网址: www.lw777.com
QQ:741287446
微信二维码

业务联系
中学教育
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在职业教育中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
添加时间: 2020-7-27 11:47:40 来源: 作者: 点击数:855

张排房

(江苏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南京   211135

摘要:发挥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机制的有效性是推进职业教育协同育德强有力的突破口。企业德育实践、社会公共志愿服务、社会行政部门实践、主题性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主要的实现方式,在具体实践上,仍然存在的着现实困境,本文分析了现实困境的表现和成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协同;德育;现实困境;解决路径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and solution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society and institution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Paifang

(Jiangsu Nanji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Jiangsu Nanjing 211135)

Abstract: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is a powerful breakthrough in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social public volunteer servic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he main realization mode of the cooperative moral education in society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till exist in the concrete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of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solutions.            

Key words: synergy; moral education; realistic predicament; solution path

   协同来源于协同理论,指的是子系统相互协调形成新的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结构。强调多元主体和要素的内在一致性和协调性。教育就是一个主体多元、元素复杂的巨系统,从协同视角出发,多方位综合考虑是教育改革中取得的重要经验。根据20173月统计数据,当前国内职业教育体系中有接近1400所独立高等职业院校,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年招生930.78万人,在校生2680.21万人(不含中职生)【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破解了知识学习和技能习得衔接贯通的难题。而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仍然存在着职业素养满足度低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职教中德育实效性缺乏。十九大报告提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于“落实”。全员育人、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是系统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途径。因而,协同育德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时代诉求和现实需要,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重要举措。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在职业教育中有强实践性的特点,具备德育实效性,因而发挥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机制的有效性是推进职业教育协同育德强有力的突破口。

一、协同育德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时代诉求

教育关注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通过职业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职业教育的目标已不能停留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随着《中国制造2015》发展规划的提出,加快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对人的发展要求和时代需要应有的实际行动。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德育的基础,德才兼备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除了职业知识技能外,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职业教育双元制、现代学徒制等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并不缺乏职业知识和技能,而没能成为高素质人才的短板就是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习惯。如果缺乏职业信心和正确的职业观,即使所学知识丰富,技能过硬,仍然会因为种种原因不从事所学专业,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总是消极怠工、思想散漫,不肯主动求教和思考,那必定在职业道路上上升和发展空间有限。职业教育中“重技能,轻素养”的问题已经被逐渐重视起来,急需寻找到匹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际,而又能够渗透的育德机制。

高职教育有密切联系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社会是协同育德系统中除了学校和家庭以外的一大主体,社会与院校的协同育德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中社会实践的主体又包含企业、社会公共、政府管理部门等,其中以企业的育德的实践作用最为明显。职业院校学生在双元制培养模式下,企业发挥了第二学校和第二课堂的作用。我国已经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国内企业也迎来最深刻的改革与发展机遇,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中,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求贤若渴。企业当前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主要还是从普通高等院校中选拔而来。相对于普通院校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具备与企业磨合更多,技能上手快、企业环境适应快的优点,如果具备更好的学习能力和更高的职业素养,企业更愿意选择职业院校毕业生,毕竟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学历。基于此,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主体对职业院校育德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这构成了社会与职业教育协同育德的现实基础,协同育德不论对个人发展、对于职业人才培养,还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的实现方式

目前,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主要通过企业德育实践、社会公共志愿服务、社会行政部门实践、主题性社会实践活动等。【2

企业实践德育是职业院校中企业与学校协同育人在道德教育上的主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影响最深刻的一种德育方式,在企业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通过对企业文化学习,对企业中师傅工作的实际观察,可以了解到自己未来将会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再者,通过顶岗实习等更深入的企业学习实践,可以从职业行为上进一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例如,机电专业的学生下车间实习过程中能体会到守时、合作、严谨等职业态度的重要性,一旦因为自己的疏忽或者懈怠,会导致返工和工期延误等。这种现场的“体验教育”和“震撼教育”对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冲击力最强。

社会公共志愿服务属于志愿服务的范畴,志愿服务是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社会与院校协同的公共志愿服务主要是学校和社会一些公益机构的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到志愿者服务中去。例如最常见的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的公益活动,学生都会踊跃报名,精心组织活动,西点制作专业的学生会亲手制作小点心、幼儿教育类专业学生会准备舞蹈歌曲等会老人和儿童送去温暖,没有特殊才艺或者不知道怎么表现的学生也会通过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按摩等方式献上自己的爱心。学生社会公益服务的过程中,乐于奉献,平等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也在实践中逐渐得到认同。但社会公共志愿服务所能覆盖学生的面是比较小的,也就是说通常自身道德要求高素养好的学生更倾向于参加这些活动,因而这中协同育人的实现方式尽管效果好,也有辐射范围小的问题。

社会行政部门实践不同于企业实践,差别主要表现在于政府部门大多是管理机构,实践也主要从事事务性的工作,主要是可以增强是行业发展和行业特点上的感性认识,从而消除一些偏见,同时培养自己严谨客观的工作态度。例如导游服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在旅游局、政府博物馆等机构的实践中可以从政府部门视角看待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以导游服务专业为例,不少学生对导游工作的认识还是“门槛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辛苦”等,而在政府部门的实践后,能通过对一些文件的学习,了解到行业的巨大潜力以及真实的社会需求,增强职业的信心,此外,政府部门同样有工作守则,学生也能与企业实践一样,在实际的工作和接触中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主题性社会实践活动育德是指学校组织的参观红色革命基地、传统文化展览中心、工匠精神展示周等,主要是职业院校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职业教育的开展主题活动,这些德育活动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和有主题的教育性,不同于隐性德育,是直接明确的德育活动,是文化育人的重要体现,在德育的同时,坚定了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使命。

三、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的现实困境

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有一致性目标还不能保证德育的实效性,在具体实践上,仍然存在的着现实困境,以201711月出版的《江苏省2016届专科毕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中对 “需要提高的职业素养”来看(见表1),应届毕业生仍然认为在职业素养上有较多应该提高的空间,尤其是做事方式、工作态度、自我管理方面,超过30%的毕业生都认为有所欠缺。【3

1  2016届专科生认为工作后需要提高的职业素养比例(多选)单位:%

院校类型

工作态度

个人品质

做事方式

自我管理

适应环境

情感与价值观

公办

39.27

21.47

40.19

32.00

22.90

14.49

民办

41.44

26.36

39.37

29.38

19.24

11.16

专科总体

39.42

21.87

40.10

31.77

22.58

14.19

数据来源:江苏招就“江苏省2016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调查”

    

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有多种实现方式,导致学生职业素养满足度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协同育德机制有效发挥还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实践育德方法不明确和管理流于形式

企业实践育德中最大的问题是育德方法不明确,大多数企业导师和院校之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共同的商议后制定,主要是知识技能的习得和熟练掌握方面,而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仅仅概括性地带过,甚至直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被忽视。这样一来,企业导师可能会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指责是帮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掌握技能,而职业素养培育是靠学校的德育或者学生自己的自知,而学校则认为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也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具体的职业素养通过企业导师的教导可以得到固化。这种因为没有明确协同育德方法而误以为对方会承担主要育德任务的错误认知将直接导致企业实践育德功能的失效。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能够完成技能实践活动,但可能存在例如学习态度不好、对待工作的应变能力不足等问题,而企业导师则只关注到技能这一方面,并没有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教育。

现代学徒制管理下,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践并不是脱节的,也不少专业会采用循环教学的方法,即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然后进入企业实践,从企业实践一段时间后又回到校园,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学习,这种方式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将产学研一体化。此时,对于社会与院校育德来说,育德管理更要协同的特点。现实情况是,育德管理过程是往往流于形式,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评价和监督机制不统一而无法落实的情况。其根本原因还是不同的主体之间存在着壁垒,学校按照学校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规章制度,企业则依据企业用人需求和企业文化来制定规章制度,例如:学校德育中非常重视团结,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培养,而企业实际中可能更注重个人能力,倡导狼性企业文化,对于为了团队而放弃自我想法的员工认为是中庸,甚至没有主见。本身学校教育和企业文化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主体视角不同而导致的差异,而且团结与彰显自我也并非不可以同时存在并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之中。但这种情况下,企业和院校的主体之间如果能转化视角,深入德育工作交流,改变“一元论”看法,全面地评估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职业素养表现,则可以发挥德育评价机制的活力。此外在育德过程监督上,双向评价机制离不开人的作用,需要落实责任到相关教师,当前的情况是,学校和企业导师都有育德责任分散心理,这是导致双向评价机制也育德功能无法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即育德过程缺乏监督管理。

2)社会公共志愿服务育德欠缺长效机制

社会公共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和院校协同育德的重要实现路径,辐射范围小的问题背后的现实困境是长效机制的缺乏。以孤儿和老人这种帮扶群体为例,志愿服务通常选择在儿童节和重阳节这种特殊的节日,然后学校宣传渠道会将活动通过新闻稿、公众号等方式进行校内校外的宣传。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感受很好,觉得自己可以发挥专业所长或者个人爱心为社会做贡献,道德感得到了增强。但这种经常有选择性地对特定群体和特殊时期的社会公共志愿服务,对很大一部分未参加活动的学生来说,感受上会变了味,笔者曾经做了一份关于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的调查,仅以“你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或评价(问答题)” 一题为例,在某院系578名学生的回答中,有377名(65.2%)的学生给出了中性和负面的评价,中性评价主要是“没有什么认识,不了解”。“没有参加过,不评价”和“不知道”等回答,而负面评价则集中于“作秀”、“参加是为了攒品德学分”、“就是装”、“学校好发新闻”、“很无聊”、“其实人家不需要,很恶心”等,其中给出负面评价的学生有178名(22.3%),而这178名学生中仅有3人参加过志愿服务。从以上小范围的样本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公共志愿服务的育德效果并不理想,只是对一小部分学生有作用,而且学生对志愿服务也存在一定的误解。

育人辐射范围小和学生对志愿服务产生误解的主要原因是志愿服务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没有对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精神和工作方法方面的培训,学生凭借一时的热情,虎头蛇尾地组织活动,场面声势浩浩荡荡,服务结束不管不问,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没有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机制,这些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在职业院校学生志愿服务中更为明显。

3)社会行政部门实践活动育德缺乏创新性

政府部门在与职业院校的协同育人中也承担了重要作用,政府行政部门以基层行政服务单位为主每年都会接纳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到以见习为主的社会实践中,同时承担一些事务性工作。在社会行政部门的实践活动存在创新性不强的问题,其育德机制同企业实践相类似,但德育的情境性体验性又远不如企业实践,由于政府部门规章制度更为严谨,育德活动开展也受到较多的限制,因此学生对行政部门的见习和实习积极性很低,并且对行政部门的实践活动也存在着较多的误区,普遍有“就是去打杂”,“很闲,没意思”等较为消极的主观评价。

缺乏创新性还有一个表现是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形成对见习或实习学生的德育意识,更没有创新性地发挥榜样的育德功能或者提供育德平台资源。公务员大多数是党员,本身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基层工作人员又有密切群众的特点,本应当是非常好的德育导师,但在与学生的交流接触中却成为了“消失的导师”和“不存在的领导”,许多见习回来的学生反映,政府工作人员只是嘱咐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例如文件打印复印,送传文件通知,分发各个科室等机械而简单的工作,更没有同学生谈心沟通,许多学生甚至都没有和自己的实习老师(基层部门的一把手领导)见过面,只是被部门的其他人员安排工作。这种情况下的社会实践育德完全要靠学生自己的观察和领悟,正确工作的态度和职业的精神要靠自己进行理解和内化。某种程度上来说,政府部门和院校这种协同育德方式非常被动,政府这一主体的育德没有创新性地发挥出潜在的能量,而是被行政工作事务性给局限了。

4)主题性社会实践活动育德缺乏多元互动性

主题性社会实践活动在育德中可能不如其他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方式的渗透性高,但却有着目标明确的优势,是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以文化育德为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育德方案。影响实效性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多元互动性不足,对于学生来讲,缺少互动性就体验不深刻,好像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难以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要求或者职业精神。以革命基地的参观为例,很多学生把参观革命基地当成旅游活动,参观前准备各种干粮点心,甚至还有背上相机,在革命先烈塑像前自拍或者合影留念。再比如工匠精神展示周中,看一件件的工匠级作品,学生很难去体验其中的匠心意蕴,因为这同学生当前知识技能水平差距太远。多元互动性就像将精神和思想和现实搭上一座桥梁,让学生可以通过体验切实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精神思想价值,体验式德育往往能发挥最好的育德效果,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进行反思。

四、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的解决路径

   针对当前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及主要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路径,提高社会与院校协同育德实效性,提高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1)校企深度融合在育德方法和过程中协调一致,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在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企业与院校之间应该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等要素进行明确和细化。德育目标既要体现一般高校德育目标的内容,又要有结合企业实际的职业特点和人才要求,以职业素养教育为核心,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心理、职业行为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价值实现与未来的职业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德育内容的选取方面通过校企协同引导学生加强德育实践,引导自觉以职业导向修正目标、规范行为;突出团队合作精神、终身学习理念,个人奋斗价值、职业技术伦理、环境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依据目标和内容细化协同育德的具体方法,并由企业和院校共同制定育德方法细则,使细则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的特点,便于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进行评估。

建立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育德的监督机制,即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都有育德的责任,规定两者都应该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指出学生在提高职业素养方面可以改进的部分。并通过匿名问卷调查和不定期的学生访谈了解教师育德情况,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奖惩,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改进育德工作方法。

2)推进社会公共志愿服务在高职院校中长效机制,力争常态化发展

社会公共志愿服务建立社会公共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能提高志愿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达到育德的目的。建立长效机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志愿服务的宣传教育,通常高职院校的做法是只宣传学生刚刚完成的志愿服务,平时不宣传志愿服务的价值,这难免会有作秀的嫌疑。志愿者精神首先应该被学生所理解和认同,才有志愿服务行为的产生,因此在校园文化日常宣传中就应该加大志愿服务的比重,不一定非要树立本校的典型模范的志愿者精神,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宣传途径和采用更能触动人心的志愿者案例。

二是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参与志愿服务不能全凭热情,学校应对志愿者先进行培训,同时还要纳入考核管理制度。避免仅是为了“攒学分”而参与的情况。同时引入志愿者激励和淘汰制度,从自我成长、社会评价、服务时长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方位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进行嘉奖,将不合格的志愿者剔除。

三是优化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是因为志愿服务形式太陈旧,对于学生吸引力不高,因而优化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主要可以从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范围上扩大化上进行创新,提高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的兴趣。

3)政府与院校协同育德创新工作机制,提高育德意识

政府与院校的协同中需要变革被动的局面,打破僵化的实习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育德意识,积极搭建育德平台。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变革“一人一个点”的实习方式,一人一个点的实习方式是指一个学生往往服务于某一个部门,很少见两个学生共同在一个部门实习的情况。一人一个点的实习方式,往往都是学校直接安排学生去某个点,政府到学校来挑选实习生的情况几乎为零。这也直接导致了政府工作人员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将可以锻炼他们能力的工作直接安排给学生。因而政府与院校协同中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实习方式,将双盲式的实习方式改为政府和学生双选,学生可以写自荐信到想去实习的单位,学校组织实习单位工作人员对意向学生进行面试选拔,双方都达成意向可以现场交流实习期待和工作职责。这样在实习前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具体开展工作和交流都跨过了互不了解的鸿沟。

二是院校与政府加强沟通,尤其是实习学生思想状况的交流。院校可以借鉴“家校留言本”的形式,要求政府人员将学生实习中表现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每日记录,并由学生带回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根据留言本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成长和思想动态,对于出现有共性的问题进行统一的指导和教育。通过这种内隐的方式引导政府人员加强育德意识,学校也可以搜集到共性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指导工作。

4)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体验育德,增加多元互动渠道

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多元互动是增强体验性的主要措施,可以增加的多元互动渠道主要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学生与社会实践活动直接的联结。直接的联结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直接体验,并且这种体验是多元的,不仅仅靠所看所闻,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当下进行感受和表达。例如参观革命教育基地可以让学生体验扛模型步枪,背干粮,体会革命先烈为了抵御侵略承担的重担,让学生直接与老兵或者老兵的后人对话交流,体会和平年代的幸福。

二是学生与社会实践活动间接的联结。间接的联结是指通过他人或者事件形成的体验性感受。例如对工匠精神的体会上,当下学生由于知识技能学习还不够成熟,无法通过展示感受工匠精神,加上与自己技能尚未形成,无法形成与自身的反差,因而体验性较差。此时可以由教师成为中介,例如工艺技术,可以由专业老师和工匠共同进行工艺品的打磨过程,通过自己老师与匠人存在的差异,直观感受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

三是学生前期对社会实践活动做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前,要求学生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也是形成多元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讲座,学生如果直接去听讲座,会感到非常无聊和乏味,而在前期进行“马克思主义是否还具有当代价值”的大辩论赛,或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举措”这种征文活动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座的育德作用也更为显著。

四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的反馈。社会实践的反馈是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重要方式,反馈是学生思想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互动交流的最简单直接方式。在社会实践中要重过程,重反馈,要求学生反馈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真实的想法和态度,并且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反馈,由辅导员进行简短的评语反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邢晖,郭静.职业教育协同治理的基础、框架和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3):90-95.

[2] 高顺起.高职院校三维一体协同德育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02):25-27.

[3]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2016届专科毕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01711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2007-2009 中山猎文工作室 电话:0760-86388801 QQ:51643725
地址: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邮编:528402 皖ICP备12010335号-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立项分析
  • 国家社科基金选题参考—应用经济学、管
  • 广州市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科技项目申报
  • 改善歼八II战斗机‘低速性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