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研究
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建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众创生态系统:(1)合作社群:班级及创业社团为主要形式的合作社群;(2)创意创业实践:《跨境电子商务》、《”一带一路”战略运营》、《创新与创业实践》《技能训练:跨境电商方向》等课程的实战化设计实施、参加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及创业第二课堂;(3)开放资源:挖掘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大学、网络创业教育以及国家的利好政策等开放资源支撑和推进众创实践活动;(4)协作空间:优化课堂,工作坊、咖啡吧、共同工作空间等协作空间。
现状及问题
创业的概念最初是在国外提出的,Jerome A. Katz将1876年出版了“工资问题”一书作为创业教育的开始,因为这本书是美国学者开始思考创业者问题的第一部作品[1]。20世纪60年代的创业研究多集中于微观领域,主要涉及到创业者本身,企业家精神和资源整合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研究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主要集中在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风险资本的支持系统和国际创业比较研究。UNESCO于1998年出版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中指出,必须提高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质量,使学生 “有创业意识和创造就业机会”。 创业教育被UNESCO称为教育的“第三护照”,它享有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平等地位[2]。Katharine Dunn最早提出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但并没有给出准确定义,她通过研究MIT创业系统来总结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此系统立足于创业型大学,是大学创业活动全部资源的整合,具体包括创业课程、教师,出版物、参考资料、项目组织、学生社团等[3] 。
中国的创业研究开始于改革开放后,其研究范围最初侧重于创业教育研究,继而研究领域延伸至创业模式及创业支持体系等方面。1989年,胡晓峰在 “人民日报”撰文,第一次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4]。 1999年1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行动计划”中最早指出要加强师生的创业教育。当年下半年 “挑战杯全国创业大赛”启动,自此掀开了创新创业的帷幕。张宏军在《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一文中指出加强的创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整体而言,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促进创业教育良性发展,创业教育应采取观念指引、分类建设、制度保障的发展思路,树立立体创业教育观,重点加强创业师资队伍与课程体系两个中心环节的建设[5]。陈奎庆等指出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就在于与专业教育的融合[6]。 2015年5月13日,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新教育实施工作的意见”旨在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期形成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新局面 [7]。何云景指出制约我国创业的关键因素是创业支持系统不完善[8]。覃睿等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国家创业系统为指向与落脚点,以培养创业型人力资本、胜任的人力资源及培育创新创业文化为目标 [9]。周海容通过总结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创业支持系统的经验和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辅助系统的状况,指出各部门应该协力从创业教育支持、创业人文支持、创业政策支持和创业资金支持四个方面优化我国高校创业支持系统[10]。
综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多个方面对创业及创业教育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然我们于2016年12月14日在中国知网以“众创”为篇名关键词进行搜索时,总计找到40篇文献,全部为2015-2016年文献,主要内容涉及到众创的概念及各种众创空间的介绍,其中一半以上的文献为报纸报道。刘志迎等首次提出了“众创”概念,并提出了众创模式的“社区—研发—市场”(Community-Development-Market, 简称C-D-M)概念模型[11]。十多年前,海外Fab Lab,Hackspace,Makerspace,TechShop等形式的众创空间已经形成,逐渐对科技创新产生深远影响。此后Maker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形成“创客”概念, 国内也生产了类似的空间,如深圳木柴空间,北京创意空间,杭州洋葱胶囊,上海新车间等。2015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提出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一时间“众创”及“众创空间” 顺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此可见,“众创”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学者们对此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的研究极少有人涉及到的众创,这也使得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空间和探索性价值。
对策建议
一个运作良好的众创生态系统包括了合作社群、创意创业实践、开放资源和协作空间四个要素。合作社群能够为系统带来人力和智慧资源,创意实践是系统的机会挖掘工具,开放资源是系统的活力源泉和运作助力,协作空间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整个”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众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运作如图1所示。

图1 “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众创生态系统结构
1 合作社群
对于众创项目来讲,基于跨境电商平台的生态系统构建中的合作社群既是学习的共同体,也是创业合作伙伴。这样的合作社群要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并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配合,保证创业团队的运转,为众创项目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并集思广益,促进项目发展。对于众创团队的合作社群构建,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对于跨境电商平台为基础的众创模式中需要有一位团队意见和运作成果的集中者,无论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合作社群还是学生创业社团,都需要在众创过程中获得专业的指导。
2创意创业实践
对于众创项目来讲,创意创业的实践来源于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这是学生创意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源泉。因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创业创新水平。这部分的培训活动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正式的课程学习,另一方面则是第二课堂的众创实践活动。
(1)正式的课程学习
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中,结合专业特点,依托跨境电商”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一带一路”战略运营》、《创新与创业实践》《技能训练:跨境电商方向》等课程,重点对课程进行实战化的设计并实施创业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讲,首要的是掌握基础知识,课堂授课可以从“一带一路”战略本身的特点和属性出发,让学生了解跨境电商经营中要关注的重点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对问题作出预判。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够为实践操作的培养打下良好的根基。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个平台运作的模式、特点、市场的需求等理论内容好才能更好的开展创业实践。针对实践操作来讲,更多地可以采用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培养出发,先将学生的理论学习思维转变为方案策划思维,推动学生将设想转变为现实可操作的内容。这样的课程讲解和设置的过程中可以安排案例分析或针对某一主体的方案策划活动。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布置任务,针对某个具体项目完成策划方案。
(2)第二课堂的众创活动
对于第二课堂的众创活动,可实施“班级特色项目”、组织参与各类 “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形式开展。自2015年以来,作为班主任及专业教师,笔者在本校国际经济与贸易3151班实施了“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众创实践”班级特色项目,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班级项目通过答辩,成功入驻宁波北仑科技园区“星火众创空间”,在全班四十多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共开出店铺2家,上架产品2万件左右, 平均人均上架产品450件,实现销售额18000美金,人均销售额400美金,金额可能不是很大,但此项目有效确保了班级全员参与,在人人创业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是深刻的,难忘的。入驻”一带一路”战略好比入驻一个商场,国贸3151班级全体成员及老师共同筹资买下商场的使用权(即支付”一带一路”战略的年费),实现平台共享。商场(”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营项目是服装饰品,在服装饰品大类下,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一个细分类比如裤子、上衣、外套、袜子、内衣、项链、手镯、戒指等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就像是商场里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一个摊位,在这个摊位上摆上自己的商品,进行销售。学生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所涉及到的主要的环节包含:选品—产品摄影及设计美化-上架(标题优化,属性填写,详情页优化)-市场推广(限时折扣、满立减、店铺优惠券、全店铺打折、联盟营销活动、”一带一路”战略直通车)-产品售出后进行商品采购-发货-售后服务等。 在第二课堂实践中,也可以结合课程在组建创业团队的基础上,由各团队分别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平台提出各自的众创方案,将方案的各方面情况在组内讨论通过后,交由班级和指导老师共同探讨方案。最后由各组成员和指导老师分别为每个项目进行评分。对于评分最高的项目,建议申请由学校创业基金支持项目启动,协助学生众创的团队获得价值链所需的启动资源。项目投入运作后由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帮助创业团队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排除困难,直至项目平稳运营。 至于比赛,目前常见可参与的各类“技能大赛、创业大赛”主要有:全国及各省市电子商务大赛、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浙江及其他省份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宁波及其他城市技能之星跨境电商大赛、中国跨境电商创业创新大赛等。赛场内外的交流学习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业、专业及创业的关注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效塑造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及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稳定、乐观、勇往直前的心态。实践证明,以赛促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开放资源
创业活动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来支持。创业系统要成为各类资源的汇聚场所,并形成一个消化、吸收、利用资源的良性运作机器,将其转化为物质资源、政策资源、经济资源,充分助力企业成长。在这一点上,”一带一路”战略这个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学校的创业教育以及国家的利好政策均给众创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成为外部的有利资源。对于创业生态系统而言,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组织、制度、政策等等内容都是其必备的外部资源条件。而对于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这个跨境电商平台进行的众人创业项目来讲,能够获得的外部开放系统中的资源更多的来自于图2中的几个方面。

图2 “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众创生态系统开放资源分析
首先是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创业就业,发挥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国政府推出了多项扶持创业的政策。这些政策涉及税收、用地、融资、创业指导等多个方面。例如毕业两年内实现自主创业,在行政审批上的宽松政策,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新办的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企业,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并经税务部门核准后,可得到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企业所得税减半的优惠政策。这些均是政府给创业提供的外部政策资源,能够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部分难题,促进创业实现。
第二是来自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对于众创项目来说,其启蒙和指导均来自于所在学校的引导和教育。目前,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些大学的新型发展模式,很多大学已经打出了“创业型大学”的旗号。创业型大学除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项目外,创业成为其培育学生的一大重点。从教学到实践均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和指导。其学生、教职员工均可成为创业的主角。以创新和创业的思维结合教育资源,吸引外部力量的加入,创建广泛的社会联系,帮助学生实现创业。
第三班级或创业社团为众创提供了社群组织。作为一个年轻的团体,有很多创新和创意的思维,而其所生活和学习的班集体、院系及学校等为众人创业提供了一个可以紧密合作和相互信任的协作社群。建立在共同学习基础上的商业合作关系更加牢固,能够为众人创业提供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团队。
最后”一带一路”战略等跨境电商平台为众创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渠道。”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国际化的“淘宝”,实现跨境的贸易往来的平台。开店的门槛适中,只要能够将企业价值链模型中的原料(供货货源)、物流、仓储、配送、管理、客服、技术等几个环节紧密配合,产品适销对路就能够实现盈利。全球”一带一路”战略自2010年上线以来,目前已经覆盖了超过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为众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不可多得的发展机会。
政策支持、教育指导、社群组织、跨境电商平台,这些都是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跨境电商平台的众创项目可以获得的来自外部开发系统的资源支持。
4协作空间
设置协作空间要重点关注该空间的适用性。这不仅要关注空间本身的特点,还要将空间特征与众创项目所处的生命周期对空间的要求相结合。在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涉及到创业、营销、技术、物流等内容的课堂都可以成为众创项目的协作空间。在项目初创期合作社群只需要一个能够交流思想和进行策划安排的场所。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和老师的指导成为这一空间的优势所在,能够为众人初创项目提供必要指导和支持。另外,一些能够供学生讨论和发散思维的场所也可以成为团队初期的协作场所。伴随着项目的成熟、完善、投入运营,则需要扩大协作空间,走出课堂,设置专门的工作空间,这个空间供学生创业团队合理安排分工和合作,联系外部采购、物流,内部接单、发货、客服及售后服务,同时合理配备仓库,拥有一个价值链实现的空间结构,甚至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构建完整的价值链运作体系空间。
参考文献
[1]Jerome A. Katz. The chronology and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of Americ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18):283- 300 .
[2] UNESCO. World Declar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Vision and Action [DB/OL].
http://www.unilibre.edu.co/escueladocentesuniversitarios/images/stories/une140812.pdf , Oct.8,1998 / Mar.3,2017.
[3] Katharine Dunn. The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J].Technology Review,2005 (9) .
[4] 胡晓风. 更新教育思想进行创业教育的探讨[N]. 人民日报,1989-1-16.
[5] 张宏军. 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J]. 教育探索,2010(04):65-68 .
[6] 陈奎庆,毛伟,袁志华.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实现路径 [J]. 中国高等教育,2014(22):48-50 .
[7] 国办发〔2015〕36号文件.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
[8] 何云景. 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创业支持系统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4):7-9.
[9] 覃睿,吕嘉炜,樊茗玥. 面向国家创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框架与实现路径[J]. 教育发展研究,2016(03):57-63.
[10] 周海容. 高校创业教育支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探析 [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42-145.
[11] 刘志迎,陈青祥,徐毅. 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2):5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