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申请书代写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代写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代写
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代写
科技查新合同报告代写
软课题研究报告代写
医学专题报告代写
课题项目验收书代写
课题论证代写
课题项目开题报告代写
科研课题申请书(合同书)代写
调研课题代写
项目结项报告书代写
国家基金标书写作攻略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手册
代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
医学科研课题设计论文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申报
科研课题基金申请书
课题开题报告撰写方法
·医学论文 ·哲学政法
·护理保健 ·内科临床
·外科骨科 ·儿科妇科
·心血管病 ·案例范本
·艺术体育 ·建筑工程
·中学教育 ·高等教育
·理工科学 ·经济管理
·基础医学 ·其它方向

机构:猎文工作室
电话:0760-86388801
传真:0760-86388520
邮箱:741287446@qq.com
地址: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网址: www.lw777.com
QQ:741287446
微信二维码

业务联系
经济管理
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的GIS分析
添加时间: 2017-9-21 23:06:08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683

 

[1]

【摘要】高等教育人口的时空分布非常重要。本文运用GIS技术,通过空间自相关、不均衡系数、人口重心、偏移-分享等方法,对2000-201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1)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集聚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表现为珠三角高密度集聚,向外逐渐呈现低密度集聚;(2)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呈现高高集聚,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呈现低低集聚;(3)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人口重心向东南沿海方向迁移,迁移速度逐渐放缓;(4)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偏移增长存在较大差异,珠三角地区由负值变为正值,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均由正值变为负值。

【关键词】 高等教育人口;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广东省

人口文化素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本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人力资本水平不仅仅取决于人口数量,而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在质量[2]21世纪以来,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是吸引现代经济活动的关键,即知识型和创造型人才以及高素质科技劳动力[3-4]。由于高素质人口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本文采用高等教育人口来进行探讨分析。本研究中高等教育人口的定义为接受过高等教育人口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总称,高等教育是指大学专科及以上层次的教育[5]。从不同层面上研究高等教育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和演变趋势,解释其发生原因及内在机制,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人才规划的优化以及实现人口、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问题一直是人口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与时间分析,是从数据挖掘到知识发展的深化[6]。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是解决统计数据与自然要素数据融合分析的有效途径[7]。通过GIS技术将人口信息与空间数据结合,改变了传统的统计分析方式,将人口信息更直观、更清晰地展现出来,反映出人口在一定时间和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态。  

广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强省和人口大省,其中广州和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对高素质人口有良好的集聚作用。但广东省内各区域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使得高素质人口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研究广东省的高等教育人口分布对于研究国内各地区高素质人才的分布存在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以2000-2010年广东省人口数据资料为基础,借助Arc GIS 10.0软件,运用空间自相关、不均衡系数、人口重心、偏移-分享等方法分析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分布特征,以期认识高等教育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全省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东邻福建,北接湖南、江西,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广东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吸纳了许多外省人口流入,成为全国劳动力数量最大的省份。根据2010年《广东统计年鉴》,广东省现辖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广东省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以及粤北四大区域,其中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九个市;粤东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粤西包括湛江、茂名、阳江;粤北包括韶关、清远、云浮、梅州、河源。

    1.2 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00-2010年作为研究时段,采用的人口统计口径是户籍人口,人口数据来自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第六次人口普查以及相关年份的《广东统计年鉴》。行政区划数据来源于2002年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各县市级的矢量数据,行政区划界限图由行政区划图提取获得。由于广东省行政区划在2000-2010年间不断调整变化,为了进行数据的纵向对比,本文对个别市的市辖区进行了单元合并,根据变动最小的21个地级市单元分析解释。

2、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

    2.1 高等教育人口空间分布现状

广东省土地面积为17.89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高等教育总人口为890.55万人,平均人口密度约为49.78/平方公里。从图1可以看出,广东省各市高等教育人口密度差异很大,珠江三角洲是密度高值区,其中广州、深圳、东莞三市的平均人口密度高达408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外逐渐减少,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多为沿海城市,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并且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而粤西北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粤东地区大部分为第一产业,产业结构未能优化升级,不能形成较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得这些地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减少。

2010年广东省人口密度分布图

1 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密度分布图

    2.2 高等教育人口空间关联模式

空间自相关分析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和局部空间自相关(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是用来量测空间事物的分布是否具有自相关性[8],以分析空间中的单元在空间上分布现象的特性[9-10]最常用的空间相关分析指标有Moran's ILocal Moran's IGeary's CGetisGeneral GJoin count等,这些都是完成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核心指标。全局空间自相关主要用于探测和分析整个研究区域的空间关联模式,其中Moran's I是最常用的全局关联指标,计算公式[11]如下:

式中wij 是研究范围内空间单元i j(i = 1 , 2 , 3 ,, n j =1 , 2 , 3 , , n)空间相邻权重矩阵,xi xj分别表示某属性值在i j上的观测值。以1 当作i j 相邻, 而以0 表示i j 不相邻。Mo rans I值一定介于-1 1 之间, 大于0 为正相关, 小于0为负相关, 值越大表示空间分布的相关性越大, 即空间上有聚集分布的现象;反之则空间相关性越小[11]。对于Moran 指数,可以用标准化统量Z来检验n个区域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 Z的计算公式为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需要30个以上研究单元,本文根据2010年的县级行政区划进行分析,共127个研究单元,假设这些单元的属性之间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在5%的显著水平下对原假设进行显著性检验,Z(I)大于1.96,表示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反之,则不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经计算,2010年广东省各个地区高等教育人口密度的Moran's I系数为0.42Z值为8.88,大于检测值1.96,说明广东省各地区高等教育人口密度分布存在显著的正空间关联性,即人口密度大的区域趋向与周围高人口密度的区域邻接,人口密度小的区域与周围低密度区域邻接,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模式。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常用分析方法包括Moran散点图,LISAG统计。本研究采用Moran散点图和LISA中的局部Moran指数来进一步区分区域单元与其邻接单元之间的空间联系形式。局部Moran指数的公式为

Moran 散点图包含4 个象限, 第一、二、三、四象限分别说明区域单元与其邻居之间高值(H)和高值(H)、低值(L)和高值(H)、低值(L)和低值(L)、高值(H)和低值(L)的空间联系形式[12-13]

2010年广东省人口密度空间关联图

2 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密度空间关联图

2显示了广东省内部高等教育人口密度的空间集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1)围绕着广州的几个区域存在高高集聚,由于广州、深圳以及东莞是广东省重要的经济区域,环广州地区多为平原,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是对外经济的窗口,海运、陆运、空运都比较发达,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珠三角地区更是出台许多人才引进政策,如2008年深圳人事和劳动部门出台《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配偶就业促进办法(试行)》。良好的自然条件与经济水平,再加上相关政策的扶持使得大量人才流入珠三角地区。(2)粤东、粤西以及粤北地区高等教育人口大部分呈现低低集聚的模式。粤西、粤北地区由于多为山地、丘陵地形,地理上没有优势,交通的不便捷导致经济不发达,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小。而粤东地区由于产业落后,且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远,受其辐射作用小,经济相对落后,对高素质人才的吸纳能力小,高等教育人口密度也较低。(3)汕头市的高等教育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与周边地区形成高低集聚。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有300多万海外华侨,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004年底,汕头GDP就达到了603亿元,到2010年底GDP上升到1203.25亿元,人均GDP2.32万元,高等教育人口密度达到692/平方公里,与周围形成了显著的高低集聚。(4)位于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中间过渡地带的地区呈现出低高集聚, 这是由于区域的发展一般遵从梯度推移理论[13]。处于发达地区边缘的地区会受到发达地区的辐射影响,带动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而在空间上就表现为从高等角度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逐渐向外扩展,边缘城市逐渐过渡转化,从而形成了低高集聚的区域。

3 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分布的演变趋势

    3.1 不均衡指数变化分析

考察人口分布某个地域上是否均衡和集中, 一般可以采用不均衡指数来进行分析[15]。其计算公式为:

              1

式中,U表示不均衡指数,n表示研究单元数目,x表示某地区高等教育人口占总高等教育总人口的比重,y表示某地区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U值越小,高等教育人口分布越均衡,反之越不均衡。

1 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不均衡指数(2000-2010

年份

2000

2005

2010

U

0.0414

0.0463

0.0456

资料来源: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统计年鉴》(2000年,2005年,2010年),经过整理与计算得到。

从表1可知,从2000年到2005年,再到201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虽然到了2010年有小幅的下降但高等教育人口整体的不均衡状态十分明显,这与广东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深圳、珠海和汕头设为经济特区,打造外向型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吸纳了大量人才,而广州作为中国的商业中心也集聚了许多高素质人口,这使得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状态进一步加强。

    3.2 人口重心迁移分析

在人口学中, 把在特定地域内人口地域分布的平衡点叫做人口重心[16],一般通过研究人口重心偏移情况来分析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和演变规律[17],其公式为

    式中XY为研究范围高等教育人口分布重心的坐标,i为研究范围内各研究单元的数量,pixiyi分别表示为各研究单元高等教育人口数及其人口分布的中心坐标。

利用广东省2000-2010年的高等教育人口密度数据和带有经纬度坐标的空间矢量化地图,计算出广东省2000-2010年的高等教育人口重心坐标以及重心的迁移方向。表2表明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中心坐标在2000年到2005年转移的幅度较大,在后5年间只有微小的变动。从图3可以看出广东省的高等教育人口中心一直位于东莞市内,临近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人口重心迁移的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对于经济的需求推动人们流向物质生产方式更好,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深圳、珠海等地区对外放开经济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投资,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推动了高素质人口向这些区域靠拢,尤其是深圳,利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运作,提供了许多技术性、专业性的就业岗位,将原本就职于省会城市的人才也分流出来。但广州市的高等教育人口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拉力不容忽视,因此高等教育人口外迁的速度和趋势并没有非常明显。

2 2000-201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中心坐标

年份

2000

2005

2010

经度

113.588°E

113.618°E

113.617°E

纬度

22.947°N

22.923°N

22.922°N

人口重心2

3 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重心变化轨迹(2000-2010

    3.3 人口偏移增长分析

偏移-分享法(Shift-Share Analysi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的人口增长都可以分解为“分享”和“偏移”两部分,区域内部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化可以采用此方法来进行分析[14]。偏移-分享法的具体模型如下:

上面公式中ABSGRij SHAREij SHIFTij分别表示某地区在(t0 ,t1)时段中的绝对增长量、分享增长量和偏移增长量,INTERSHIFTi 表示子区域之间的偏移增长量,ij分别表示研究范围中的四大区域和四大区域中的子区域,nm 表示研究范围内的研究单元个数和研究单元内子单元的个数。本文中的分享增长量指的是研究区域内以整个区域的高等教育人口增长率增长时获得的增长量,偏移增长量指的是区域实际高等教育人口增长量相对于分享增长量的偏差数额。偏移增长量若为正值,说明某地区高等教育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相较于平均水平人口呈现向该地区集聚的状态,反之高等教育人口增长速度慢,相较于平均水平呈现人口向外扩散的状态。

3 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偏移增长情况(万人)

年份

2000-2005

2005-2010

指标

人口偏移增长量

占起始年总量比重(%

人口偏移增长量

占起始年总量比重(%

广东省人口增长总量

130.49

0.58

536.10

1.51

珠江三角洲

-10.07

-0.07

252.98

1.16

粤东

0.89

0.04

-10.44

-0.20

粤西

2.50

0.09

-17.92

-0.24

粤北

6.68

0.21

-27.25

-0.48

正偏移量大的行政单元

广州市

88.73

6.59

118.76

1.08

深圳市

-64.97

-1.15

73.14

3.01

佛山市

-7.96

-0.41

17.50

0.76

东莞市

-15.59

-1.12

32.14

2.31

中山市

-3.40

-0.55

9.12

1.41

珠海市

-4.48

-0.48

4.78

0.47

资料来源: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统计年鉴》(2000年,2005年,2010年),经过整理与计算得到。

从表3可知,2000-2010年广东省四大区域的偏移增长情况各异。从整体来看全省高等教育人口的偏移增长量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高素质人才处于流动中。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偏移增长从负值到正值,且增长数值非常大,而粤东、粤西以及粤北地区在十年间均从正值到了负值,说明粤东、粤西以及粤北的高等教育人口都在流出,大量高素质劳动力进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于正偏移量较大的行政单元,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的一线城市,2000年到2005年其偏移增长量就十分显著,占了起始年总量比重的6.59%,到了2010年更是偏移增长了118.76万人,占2005年总量的1.08%;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以及珠海市的高等教育人口偏移增长量均由负值走向正值,到2010年深圳市高等教育人口偏移增长量更是高达73.14万人,占2005年总量的3.01%。以上结果表明,改革开放,香港澳门回归等因素使得广东省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对于高素质人口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9市三大经济圈的形成使得粤东、粤西以及粤北地区对高素质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减小。

4 结论

本文基于GIS技术探讨了2000-2010年十年间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从整个广东省来看,高等教育人口集聚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表现为珠三角高密度集聚,向外逐渐呈现低密度集聚。珠江三角洲地区多为沿海城市,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海陆空各种交通方式均十分便利,粤西北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粤东地区空间上距离较远,无法得到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

2)位置引起两类空间效应,空间依赖和空间异质,而几乎所有的空间数据都具有空间依赖,即空间关联[18]。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分布也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粤东南部环广州的几个区域存在高高集聚;汕头市的高等教育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与周围形成了显著的高低集聚;处于高高集聚的地区从空间上向外扩展,边缘城市逐渐过渡转化,从而形成低高集聚的区域。

32000-2010年十年间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分布整体不均衡状态十分明显,这与广东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广州作为中国的商业中心集聚了大量优秀人才,其次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深圳、珠海和汕头设为经济特区,打造外向型经济,推动了人才的流入,而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由此不均衡状态进一步加强。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重心一直位于东莞市内,临近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总体上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都不大,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人口重心迁移的根本动力。

(4)从整体来看全省高等教育人口的偏移增长量呈现上升趋势。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9市三大经济圈的形成加速了人才向珠三角地区的趋势,加上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等因素,从2000年到2005年偏移增长还处于负值的珠三角地区迅速变为正值,且增长数值非常大,而粤东、粤西以及粤北地区在十年间均从正值到了负值,说明粤东、粤西以及粤北的高等教育人口都在流出,大量高素质劳动力进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使得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对于正偏移量较大的行政单元,作为省会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一线城市的广州一直以来都对高素质人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深圳、佛山、珠海由于外向型经济优势,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偏移增长量均由负值走向正值,这在空间上出现了集聚人才的拉力效果。

通过GIS分析广东省高等教育人口的时空变化趋势,能从直观上更好地揭示出高等教育人口的分布模式,从而揭示高等教育人口集聚的特点及其变化的内在机制,希望能为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城市人才规划和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秦贤宏,虞孝感,段学军,李慧,田方. 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04:471-478.

[2]L Schultz. Talking on the investment of Human capital. Peking Economic Department Publishing House,1990.

[3]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周仲高.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

[6]陈述彭.地学的探索· 第六卷· 地球信息科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7]吴桂平,曾永年,邹滨,齐庆超,杨松. 基于GIS的区域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J]. 测绘科学,2009,02:237-240.

[8]Cliff,A., J.K. Or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 London: Pion,1973.

[9]江东,杨小唤,王乃斌,刘红辉. 基于RSGIS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2002,05:734-738.

[10]刘德钦,刘宇,薛新玉. 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J]. 测绘科学,2004,S1:76-79.

[11]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2]苏飞,张平宇. 辽中南城市群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2010,01:96-102.

[13]蒲英霞,葛莹,马荣华,黄杏元,马晓冬. 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研究,2005,06:965-974.

[14]赵沙,张福平,徐改花,张东海. 基于GIS的关中地区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08:701-704.

[15]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 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3:95-99.

[16]李晶,林天应. 基于GIS的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78-83.

[17]秦贤宏,段学军,李慧,田方. 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J]. 经济地理,2008,05:779-783.

[18]Anselin L., Spatial Data Analysis With GlS:An Introduction to Application in the Social Science, Santa Barbara, CA; National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1992.



[1] 作者简介:王媛杰(1991- )女浙江诸暨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人口与社会发展 电话:18768103282 Email:401665343@qq.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369号 邮编:510610

武聪(1992- )男 山西晋中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城乡社会学 电话:15626064542 Email:598052145@qq.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369号 邮编:510610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2007-2009 中山猎文工作室 电话:0760-86388801 QQ:51643725
地址: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邮编:528402 皖ICP备12010335号-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立项分析
  • 国家社科基金选题参考—应用经济学、管
  • 广州市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科技项目申报
  • 改善歼八II战斗机‘低速性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