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申请书代写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代写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代写
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代写
科技查新合同报告代写
软课题研究报告代写
医学专题报告代写
课题项目验收书代写
课题论证代写
课题项目开题报告代写
科研课题申请书(合同书)代写
调研课题代写
项目结项报告书代写
国家基金标书写作攻略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手册
代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
医学科研课题设计论文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申报
科研课题基金申请书
课题开题报告撰写方法
·医学论文 ·哲学政法
·护理保健 ·内科临床
·外科骨科 ·儿科妇科
·心血管病 ·案例范本
·艺术体育 ·建筑工程
·中学教育 ·高等教育
·理工科学 ·经济管理
·基础医学 ·其它方向

机构:猎文工作室
电话:0760-86388801
传真:0760-86388520
邮箱:741287446@qq.com
地址: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网址: www.lw777.com
QQ:741287446
微信二维码

业务联系
其它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关切点:自然提供材料的能力
添加时间: 2014-7-17 20:47:05 来源: 作者: 点击数:1776

 

李新市``

[摘要] 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考虑人的创造力,又要培育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密切关注和珍惜大自然提供材料的能力,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贡献在于,科学完整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两重化矛盾。人们创造的财富包含着自然界提供物质材料的贡献,要密切关注自然提供物质材料的能力,根据从自然获得的材料的多少进行相应的补偿。奢靡之风并不仅仅是挥霍自己的财富,更是对自然界提供物质材料的肆意践踏,人的成功在于生命历程中与自然与社会保持和谐状态,要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唯物史观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理论实践;关键环节;自然环境;材料提供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在当前,我们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且要把这种科学理念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定义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P39)笔者由此想到了革命导师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更加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就是要科学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需要注意一个重要的关切点:要密切关注大自然提供材料的能力。以下笔者就此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人的劳动与“自然提供物质材料的能力”相结合创造财富

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讲的是人在劳动中对自然的建设问题,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但是劳动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它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P373-374)他解释道,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2](P379)肉食引起了两个新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进步,即火的使用和动物的驯养,前者更加缩短了消化过程,后者使肉食更加丰富起来。这样,对于人来说,这两种进步就直接成为新的解放手段。正如人学会吃一切可以吃的东西一样,人也学会了在任何气候下生活。因为人善于把劳动与自然界提供的资料密切地结合起来,创造自己的生活。人分布在所有可以居住的地面上,人是唯一能独立自主地这样做的动物,其他的动物,虽然也习惯于这种气候,但这不是独立自主的行为,而只是跟着人学会这样做的。人们从原来恒常炎热的地带迁移到比较冷的、一年中分成冬季和夏季的地带,就产生了新的需要:要有住房和农服以抵御风寒,要有新的劳动领域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活动,这就使人离开动物越来越远了。[2](P380)他又说:“由于手、发音器官和脑不仅在每个人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发生共同的作用,人才有能力完成越来越复杂的动作,提出并达到越来越高的目的。劳动本身经过一代又一代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化了。除打猎和畜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之后又有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器和航行。伴随着商业和手工业,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法和政治发展起来了,而且和它们一起,人间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虚幻的反映——宗教,也发展起来了。在所有这些起初表现为头脑的产物并且似乎支配着人类社会的创造物面前,劳动的手的较为简朴的产品退到了次要地位”,人的头脑的发展和活动在劳动中占据了主要地位。然而,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人都必须经由自然界提供物质材料,因此,恩格斯主张“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和谐”,在这里他指的是,人的需求要与自然界提供物质材料保持和谐状态,他坚决反对“二者的两极对立”。[2](P386)恩格斯的意思是说,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考虑人的创造力,又要培育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密切关注和珍惜大自然提供材料的能力,树立并不断地强化既热爱生命又热爱自然并超越生命的审美理想和人格追求。

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双重矛盾说”的卓越贡献

恩格斯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受到人们组织生产方式的强烈影响,在自然与人类之间不存在分离,他们彼此是对方的一部分,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因而人与自然都不可能排除与另一面的联系来界定自己,人与自然是在一种循环的、互相影响的关系中不断地互相渗透和发生作用,人类社会改造自然,被改造的自然又影响社会对它的进一步改造。然而我们还必须注意,在恩格斯阐述的科学的自然观的思想中,历史性思想是超越一般意义上自然生态状况的一个重要维度,他在考察资本主义异化和其他问题时,注入了自然生态视角,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制作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使全世界的社会状态革命化,特别是在欧洲,由于财富集中在少数人一边,而另一边的绝大多数人则一无所有”。[2]P384-385)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只要不以被压迫者的最贫乏的生活需要为限,统治阶级的利益就会成为生产的推动要素。在西欧现今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这一点表现得最为充分,支配着生产和交换的一个个资本家所关心的,只是他们的行为的最直接的利益”,“销售时可获得的利润成了唯一的动力”。[2]P38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那些只是在晚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产生效应的较远结果,则完全被忽视了”。[2]P385)显然,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主观努力与自然界的发展的较远结果不一致,是一个难以靠自身力量消除的积弊。他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即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只研究人与生产和交换为取向的行为所产生的直接预期的社会影响。这同以这种社会科学为其理论表现的社会组织是完全相适应的。在各个资本家都是为了直接的利润而从事生产和交换的地方,他们首先考虑的只能是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2]P386)他指出,资产阶级这种生产方式,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并列举1873年席卷欧洲和美洲的经济危机作为证据。继而,恩格斯更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2]P383)在这里,恩格斯实际上是在痛斥资本主义的短视的生产方式,他强调“过分”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还须注意,恩格斯在这里用了一个具有强烈拟人化的词语“报复”,实际上是强调,正是资本主义不顾自然界事物相互作用规律的短视行为,才遭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强烈的反作用。恩格斯的分析对我们认识当前的西方金融经济危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恐怕西方资本主义诸国家深陷金融经济危机的泥潭,除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之外,从自然审美的角度来看,意识的作用的发挥失之偏颇,生产行为过于短视化、经济建设与生态工程关系紊乱、改造自然的方式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冲突:蔑视人类共同的生态家园建设,忽视自然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放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异化,向其他国家转嫁生态灾难,也是西方诸国家金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以上情形还告诉我们一个重要事实,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贡献在于,科学完整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固有的“两重化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第一重矛盾: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家无尝占有工人劳动的矛盾。这里讲的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方式,这种矛盾引起的危机会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第二重矛盾,就是恩格斯在前文论述的生产的无限扩张与自然界自身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引发的激化要求人们对生产条件进行重构。我们知道,马克思在世时,不管是《资本论》还是他的其他著作,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主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视角;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进行了重大拓展。

即使资本主义劳动的异化给自然界带来如此灾难,恩格斯仍然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充满信心,他指出,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遵循同一些规律,因而两者在其结果中最终不能相互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支配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这个事实是我们的理论思维的本能的和无条件的前提。[2]P364)他解释道:“经过长期的、往往是痛苦的经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研究,我们也渐渐学会了认清我们的生产活动的间接的、较远的社会影响,因而我们也就有可能去控制和调节这些影响”。[2]P385)恩格斯实际上是在倡导和鼓励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人们,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的严格的生态学边界,积极地促进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社会主义是对普遍异化现象和物化现象的扬弃,今天,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片面发展中吸取教训。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利用制度优势,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地探索把这种科学先进的理念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新方式新方法,使控制、调节社会生产和其他实践活动的行为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结果相一致,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未来长远结果相一致。

三、怎样协调人的“劳动”与“自然提供材料”的关系

当前,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劳动与自然提供材料的能力协调发展,应该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人们创造的财富包含着自然界提供物质材料的贡献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的价值取向来看,纯粹的物质财富视角并不能充分体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不仅意味着自己付出的努力大,而且意味着自然对他的财富的投入也越多。恩格斯提醒人们,要始终记取大自然提供的材料对人类进化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说:“在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石刀以前,可能已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时间”,“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迈开了,手变得自由了,并能不断获得新的技能,而由此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2]P375)对恩格斯的思想应这样理解: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人的劳动,特别是创造性劳动,但是我们一刻也不应忘记自然对劳动提供的物质材料,这是劳动的本源性对象,是人的劳动的基础性物质条件。恩格斯的“劳动与自然界提供的材料相结合创造财富”的思想,用来约束、纠正和拓展古典“劳动价值论”思想偏差,对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注意从“自然提供材料”和“财富可能对自然造成危害”两方面解决问题

根据恩格斯的观点,人类的劳动必须与自然提供的物质材料相结合才能创造财富;人类创造的财富对自然界可能造成危害,这是劳动、劳动的物质材料从初始阶段到劳动产品再到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对自然界污染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人们在劳动的初始阶段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树立和强化相应的对自然界的补偿、恢复意识,这是我们应当首先予以考虑的问题;其次才是人们创造的劳动产品对自然界可能造成污染的防治问题。

传统的生活方式注重物质化生存,这与过去物质匮乏有着密切的关系,人要生存必须首先解决衣食住行问题,然而我们发现,这种生存方式对人生的评价往往不太注意过程,而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取得的结果上:看人们获得的财富是否足够多,职位和社会地位是否足够高等等。[3](P148)如果一个人成了富豪,拥有豪车、豪宅、巨额的金钱,娶了漂亮的妻子,或者做了高官,这就是成功的,至于个中的过程嘛,人们过问和关注得则比较少。这种观念隐含的质疑是,过于注意物质在人生中的作用,一方面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忽视了人对自然物质材料的占有的回报意识,因而不论是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讲都与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先进的理念不相符合。在这里,有必要对主观上的浪费奢靡再作些剖析,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和测算,全国每年浪费粮食的碳排放量在600亿公斤以上,浪费的粮食够两亿人吃一年;全国烟民每天少抽一支烟,一年就可以减少碳排放量12.775万吨,上街时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减少碳排放量0.1克;一公斤汽油排出的二氧化碳需要四棵树1个月才能够吸收。[4]这种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的精确计算观念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问题在于,他们只强调财富燃烧、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而对于自然界为人们生产这些财富提供的物质材料比如土壤、空气、水、石油等却全然没有考虑,表现在实践中就是忽视源头上的治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对人们强化大自然的补偿、恢复观念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从“自然提供材料”和“财富可能对自然造成的危害”两方面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要密切关注自然提供物质材料的能力

自然为人类提供物质材料的能力的削弱制约着人类的长远发展,所以,即使财富用于人类进步事业,也要密切关注自然提供物质材料的能力,如果这些财富以货币的形式处于搁置状态,同样表明对它的获取得益于自然提供的物质材料;接下来要看怎么用这些钱,如果用于人类的进步事业,则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即使这样,也要用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理念去看待自己的成就,即是说,人们自己创造的财富中包含着自然界提供物质材料的基础成分,有着自然界的重要贡献,不应把获得这些财富的业绩全部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应对自然界有感恩之心。要不断地培育和强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先进理念与劳动创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如果不把自然界提供物质材料的因素考虑在内,那么长此以往,自然提供物质材料的能力必然下降,创造性劳动的根基就会削弱,劳动对象的稀缺程度就会与日俱增,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四)应根据从自然获得的材料的多少进行相应的补偿

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根据从自然界获得的材料的多少进行相应的补偿,乃是一种具有深远启示意义的科学进步的自然观。在人们已有的理解和阐释中,对自然界的补偿仿佛是个虚幻的概念,或者未曾相识,这不符合自然界净化和恢复的客观要求。从自然界获得了物质材料,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偿,获取的财富越多,对自然界的补偿也应越多。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人类走向自然审美更高境界的必然要求。在当前,要把对自然提供物质材料的补偿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教育内容,使之同社会道德判断密切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劳动与自然界提供的材料相结合创造价值”这一重要思想的广泛而深入的学习与宣传,通过确立和强化节约使用自然提供的物质材料来培育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促进一种兼有创造和节约双重性质的人文情怀和谐健康发展。在这里,自然界提供物质材料的价值转移应当是以物质补偿形式为媒介的社会过程,具体的补偿措施和方法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放的重要现实问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方式方法。

(五)奢靡并不仅仅是挥霍自己的财富,更是对自然界提供物质材料的肆意践踏

我们再来分析另外一种情形,如果一个人富了以后,过着奢靡的生活,这根本不意味着成功或者幸福,因为这种奢华并不仅仅意味着消耗自己创造的财富,倒是意味着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消极消沉的状态,更表明对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材料的肆意糟蹋。实际上,进入我们观察视野里的奢靡之风并非个案。在观念上,我们对奢靡之行为消耗的财富的评估应该发生革命性变化:要以自然界提供的物质材料为价值依据对奢靡者予以惩戒,因为它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美学倡导的“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背道而驰。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人们创造价值的手段也会不断地增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今后仍然要从自然界获取更多的物质材料,这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消除腐败奢靡之风,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六)人的成功在于生命历程中与自然与社会保持和谐状态

把生命历程看成是与自然、与社会保持和谐状态的过程,通过理论与实践上的孜孜以求,使自己获得与自然保持和谐状态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涤除一味向自然索取的私情杂念,就会发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并不是一种口头上的宣传,而追求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和谐,才能把目光投向更为长远的未来。这种境界,体现了人的自然生命历程的谦和及博大的胸怀,标志着人们面对复杂人生的坦然与刚毅。在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一个人的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即使不拥有很多财富,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也是有建树的:因为他面对自然界,响应党的号召,坚持艰苦奋斗作风,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状态,力诫铺张浪费,保持建设性的心态,关注自然界对人的劳动的物质资料的承受能力,尽量对自然界少索取,多奉献。从自然审美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在致力于促进自身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这实际上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倡导的精神和积极的实践活动。

(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唯物史观要求及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党积极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从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制度的演变中看待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往的那种只从物质财富的获得方面衡量一个人的成功,获得成功的人往往只是少数,这样等于只肯定了少数人,否定了多数人,显然,这种评价标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视角来看,一个人的价值并不由他获得的财富来决定,自然审美的人生强调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这样才更具有时代和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际上体现的是自然视角的唯物史观,倡导人的生命历程中人的全方位的和谐状态,用崭新的自然观来诠释和书写灿烂的人生。这样,能够矫正物欲对人与自然和谐可能造成的失灵,可以减少人们对自然物质材料的过分占有欲望,增强人的劳动与自然界提供物质资料的平衡意识。面对自然资源趋紧、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我们所追求的价值不会完美实现,必须做出权衡和取舍,彻底摒弃那种无度的对自然的索取的物质价值观,倡导人与自然一体化生存的崭新的价值理念。要坚持并不断地强化生态文明视野里的唯物史观,充分肯定普通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实践精神和实践活动,夯实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总观以上情形可以看出,在今天我们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要真正理解恩格斯的自然审美思想所展示的思想深度,既要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方式,又要密切关注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物质材料的能力,既要诉诸经验研究的事实,也要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进行反思,致力于创新思想,促进两者动态地结合、动态地平衡。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丁永祥.生态美育与人类“诗意生存”[A].陈望衡.美与当代生活方式[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关桂峰.低碳,也可以生活得更有品质[N].参考消息·北京参考:2013-6-264.



[作者简介] 李新市(1958—),男,汉族,河南省安阳县人,军事学博士。副教授,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2007-2009 中山猎文工作室 电话:0760-86388801 QQ:51643725
地址: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邮编:528402 皖ICP备12010335号-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立项分析
  • 国家社科基金选题参考—应用经济学、管
  • 广州市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科技项目申报
  • 改善歼八II战斗机‘低速性能’的方法